收藏丨玩转香港·荷里活道篇
最近香港的疫情急转直下,甚至推出了类似“每个家庭自我隔离”的限聚令,可生活总要继续,而且要迎着阳光越来越好。于是一束为大家准备了室外的这篇香港中环荷里活道精彩攻略。这条被国外媒体评为“一辈子必须要走一趟的街道”,阳光明媚时,两个人就好,去逛一逛满满旧日香港风情的文化街区——……当然也少不了美食和氛围感十足的餐厅推荐,小众二手店铺、黑胶音响、独立家居设计……
另外,为了方便香港以外的朋友们,本周六由一束的两位艺术顾问带给大家线小时不间断,荷李活道逛展探店——香港最值得逛的艺术街区
河氏和李氏均为韩国第一代的现代美术大师。靑华、河麟斗的几何色域绘画灵感来自韩国的传统文化及佛教思想;而李应鲁以极具个人风格的当代和抽象水墨画,打破东西方艺术间的隔阂。
如同展览主题「渗: Pervade」,艺术家们以独特风格演绎传统,展现韩国之美的艺术理念渗透到画布上,更望能渗透到所有欣赏他们作品的人心上。文化及艺术界在全球面对的疫情下受到许多的限制。本次展览希望藉着介绍香港两位对韩国抽像艺术有着深远影响的艺术大师,令香港人了解更多有关韩国的历史和美学。
「吟风咏月」是KOFICE「Living by Design」的其中一部分,以展示韩国当代艺术家丰富而多样化的当代艺术作品为主,如画作、相片,以及展示传统和当代韩国美学的物品。它们打破了艺术与物质的介限去展示当代韩国美学中所传承的传统观念。
根据韩文字典中,「吟风咏月」(음풍영월)的意思指在皎洁的月光和凉风下题诗。引伸的意义指东亚哲学意念中寻找人类和大自然一起和谐地对话的完美一刻。另外,在时间和空间都完美配搭的一瞬间题诗(创作)可被理解为古今人类的先天倾向和最纯洁的行为。
本次展览会展出12位艺术家的当代艺术画作、相片、物品和工艺品,展露他们各人从同一角度出发去探索艺术和美学价值的心路历程。整个展览分为三个区域:无尽宇宙(天)、大地痕迹(地)、和韩屋风景(人),每个区域探索艺术家对不同韩式美学精粹的理解。
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城市都拥抱着不一样的记忆,但随着岁月更替,我们又应如何记录那些对于土地的情感?Contemporary by Angela Li 这次带来两位香港年青艺术家江玉仪、邝万春的双个展「自白」,让他们透过作品说话,勾勒出回忆中的曼妙风景。
江玉仪的作品一直在探索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因此作品中故意融合大然与城市景观。艺术家参照山水画构图中的留白手法,配合当代艺术中常见的多媒介创作手法,以诗意的构图画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城门河等著名风景。
而邝万春的创作则结合昔日人物风光与当下生活情境,不同时空的景象并置在一起,营造出超现实却又亲切怀旧的感觉。艺术家小时候生活在中国湖南的故乡黄岑岭,他将故乡的风景结合香港的面貌,营造出玩味却有带出一丝乡愁的视觉观感。
两位艺术家各用独到的图像处理、创作手法重构回忆中的风景,在他们的的作品中,景象的真实再现不再重要,画面中蕴含的情感记忆反而更动人。大家不妨参观展览,欣赏他们记忆中的诗意景象。
留法三剑客之一的赵无极,向来备受艺术界关注,同时为了配合这位大师,策展方也必需具备极强的艺术素养。当然Villepin这次带来的展览同样维持了以往的高品质。本次展览旨在揭示赵无极从中国到世界各地汲取营养并最终回到家乡的艺术之旅。在艺术家的整个职业生涯中,他与中国的关系无处不在,并时刻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此次精心策划的展示将展示非凡且罕见的作品,包括油画、水墨和水彩作品。本次展览通过研究新发现的与艺术家的访谈档案,旨在揭示赵无极鲜为人知的一面,以及他与中国、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关系。尽管他的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欧洲度过,但中国一直贴近他的心,并成为他一生的灵感来源。
此次展览包括著名的英国-比利时摄影师玛蒂娜·弗兰克(Martine Franck)拍摄的西藏活佛照片,以及一系列描绘西藏各个历史时期佛教灵性导师的古典青铜器和绘画作品。
Martine Franck (1938-2012) 出生于比利时,在美国和英国长大。她在马德里大学和巴黎卢浮宫学习艺术史。1963年,她带着表弟的莱卡相机去了中国,发现了记录其他文化的乐趣。途经香港、柬埔寨、印度、阿富汗和土耳其回国。回到法国后,她在Time-Life担任摄影助理,在那里她开启了摄影的大门。
这次设计的一系列作品除了是双方对大自然与科幻小说形象性的体现,亦是启发自两位对「他方」的思念。这对夫妇来自纽西兰,于数年前来港定居,其后因为疫情而无法返回家乡。这种对「他方」的思念可能是他们对过去回忆的一种迷恋,以致产生想要逃避现实的念头,又或是对未来世界发展的一种幻想。然而这些有趣的已知与未知、熟悉与陌生,两极的碰撞,正是Batten and Kamp于这个系列想要呈现的一部分。
说到荷里活道,绝对是在香港必须去打卡的一个地方,它是香港开埠后,第一条完成兴建的街道。据不完全统计,这条街道上有超过100间艺术相关的艺廊、古董店、艺术机构、和艺术馆,由于它自身的文艺气质和历史感,是一个游览必到的打卡点。
小编整理一份由中环大馆开始,沿着荷里活道向上环方向游览的攻略,来看看贝海拾遗的店铺和美食吧。如果有你觉得有趣或好吃的店铺遗漏了,欢迎留言补充~
接着往上环方向走,在这个小角落里还有家叫wattis fine art的艺廊。
它不是一个卖画的地方,这家店展示和售卖主要以古地图以及历史照片为主,里面的大柜子装的都是历史书和一些古籍。这家店的店主Wattis是位旅行家和历史迷,专注于16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与东西方贸易相关的书籍物件,及与东亚相关的历史艺术。店主喜欢从世界各地收集珍贵的香港地图,对香港及珠三角早期的历史都有很深的认识。画廊过去曾展出反应早期澳门、广东、香港及上海面貌的一系列作品。对历史感兴趣,喜欢收集地图的朋友,不要错过啦。
红色的门店是一间东欧料理,香港这边算比较少见的,餐具很漂亮,基辅炸鸡、红菜头汤都不错,不过整体口味偏重
下面这间店在香港很有名,设计大胆搞怪,来到这头一定要来逛一下。这里主要经营一些新中式的服饰以及一些文创产品以及家具家私,也是不错的礼品挑选地。一些经过改良的旗袍、包包、雨伞、杯子,款式图案都是非常有趣,很有香港特色的。整个品牌主打的设计理念是中西合璧,将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工艺技术结合在一起,来到荷里活道一定要来逛一下。
墙壁涂鸦,也是荷里活道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下面这里是一个经典打卡位!这个墙画是本地的涂鸦艺术家Alex Croft 创作的,细看这些色彩缤纷的唐楼,你会发现它描绘的是已经拆除的九龙城寨,非常有纪念意义~
然后过个马路,我们可见看见这家叫TOM DIXON的店铺,TOM DIXON是设计师的名字。这家店主要是卖灯饰、家具,还有一些装饰品,店里主要以黑白为主,配以金色装饰打造工业轻奢风,里面过去和nodi合作,也有卖咖啡,还有一些小甜点。
接着往前,还有一家叫Tat Ming Wallpaper卖墙纸,从橱窗往里看,整家店也是很有设计感的,它隔壁这家叫Fresca主打天然和素食的沙拉店,当然还有一些自家的烘焙。
每到中午这里就非常多人排队,人均70-100港币,标榜不用味精,坚持天然调料,并且无论是否堂食,都是用纸盒装的,比较环保,感兴趣的可以来试试。
梦露、赫本、卓别林,这其实是一家酒店的外墙,是请香港艺术家Robert Tan画的,十分醒目,一下子就使这家酒店成了中环新地标。艺术设计运用得当,就是最好的营销~
这家酒店的名字也很有意思,中文叫木的地酒店,里面有38件套房,设计都是非常复古的,就都是黄金时代好莱坞的风格。
这里对面还有一幅壁画,就是这个头上带着很多花笑得一脸灿烂的女孩。这幅画是Elsa Jeandedieu的作品,她与巴西风的日本餐厅uma nota 合作,创作了这幅少女感满满的粉彩壁画,仔细看,耳饰和鹦鹉羽毛的部分,都画得非常细腻。这家店的料理都是把巴西食材按日本的烹调方式处理的,它的招牌菜有巴西木薯粉啊,炸猪腩肉配烧汁,评价不错的,喜欢可以试试。
接下来的重点推荐这家店,公利真料竹蔗水!来到香港,光顾一下这些凉茶铺是必须的,而这家主打竹蔗水的老字号,开业已超过半个世纪,店内的凉茶柜台,纸皮石,海报牌匾,还有整个战前唐楼的格局,都给人一种怀旧感十足的感觉,十分适合打卡。
给大家看一下,这里有鸡骨草,清肝火解热毒;二四味,防止暗疮,都是十几块一杯,不过记住只收现金。这里还有叫蔗汁糕的,这个就比较少见,口感弹压爽滑,还挺特别的。
然后让我们回到对面街,这里又能看见一幅壁画了。这是一家叫Seoul bro家的餐厅,然后一听店名就知道这是一家吃韩国菜的,不过不是传统菜色,以快餐类的炸鸡汉堡为主,晚上去的话,这个壁画非常适合拍照。
在壁画旁边还有一个小摊子,名为:玉叶甜品。现在还是保留着大排档的模式,据说也是有百年历史了,有卖甜不甩、绿豆沙、芝麻糊、云吞面这些的,但据说老板态度奇差。
接下来就能看荷里活道的另一个文化店铺集合地,近几年被活化改建的文物建筑PMQ元创方!
元创方最初为「中央书院」的校舍,过去孙中山就在中央书院念过书。这里后来改建成已婚警察宿舍,现在是香港创意设计的一个地标。它是发展局辖下八个重点的「保育中环」项目之一,目前算是香港创意工业的一个集合地,里面有非常多好吃好玩和有设计感的小店。
从斜坡一进去,首先看到就是一家叫louise的法国餐厅,这是家米其林1星的餐厅,提供全天候的法式早餐。里面的甜品,推荐玛德莲和可丽露,可丽露的味道非常好,口感蓬松湿润,有浓郁的朗姆酒香味。
除了Louise,这里的餐厅也有很多选择,比如这家叫GUSTACI的意大利餐厅,这里pizza的面团据说为了追求最佳的风味,至少会静置发酵24小时,而且它们家的冰激凌是用天然成分自制的,葡萄酒的合作品牌也有30多个,从小型生产商到著名的意大利葡萄酒厂都有。
除了餐厅以外,还有一家叫Levain卖天然酵母面包的店,它是香港少数几家真正使用了自制天然酵母菌制作面包的面包店,主打法国面包、天然酵母面包以及酸种裸麦面包。这家店的老板之前还接受过报纸的采访,是中大物理系硕士毕业,舍弃高薪工作,从月薪5000块的面包学徒做起,期间在佐敦开店,由于天然酵母面包不和当地居民的口味,还亏本收场,到了荷里活道这边,较多外国人聚居的地方,才打出了一片天。
当然除了吃的以外,这里还有非常非常多文创的商店,最值得推荐的是在Saunton3楼的bamboo home。这是一家专门卖竹制作品的商店,除了一家竹子做的家品,里面还有卖竹墨镜的,并且每一款设计都以香港的山峰命名。想拥有特别的送礼选择,来PMQ看看就对了。
出了元创方往前走,能看见这家叫meat the sea的餐厅,这家店是专门卖欧洲食品的,楼下是熟食超市,楼上是海鲜吧,老板兼主厨是荷兰人,以前在荷兰也开过餐厅,里面的荷兰迷你pancake非常值得一试,上面淋满橘子酱加上雪糕球非常美味。
接着来到为数不多的拥有百年历史的重点文物建筑——文武庙。它其实是一个庙宇组群,由文武庙、列圣宫和公所三幢建筑物组成,其中文武庙主要为供奉文昌及武帝,列圣宫则用作供奉诸神列圣。大家都知道文昌君是保佑学业的,时至今日仍会有不少学生来祈求学业进步。至于武帝,则是「关圣帝君」,也就是关公关二哥,上班族如要祈求事业顺利、升职加薪,便会带备祭品向关二哥祈福求签!
TATE Dining Room,是一家米其林2星的餐厅,是中法融合创意料理,以烹饪法式料理的方式。主厨Vicky Lau 很有名气,许多人都是慕名而来的。她本身是学艺术出生的, 在美国纽约一家广告公司担任平面设计总监,后来到了蓝带厨艺学院修读甜点及料理最高文凭课程,并在2015年获得了亚洲最佳女主厨的称号。
在这一条1000米的荷里活道上,你能看见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也能看到真假难辨的古董青铜器;有昂贵至上亿的博物馆级艺术品,也有打印出来的盗版画作;你可以喝着简单地道的意大利咖啡,来一个惬意的brunch,也可以品尝到预约爆满米其林;有十几元的港式奶茶,也有老字号猪扒包、叉烧肠粉……
总之,这条街是一个香港鲜活的缩影,包罗万有。也是我们每个人在香港生活的缩影,上的高山,也下得了平地,它让你有选择。这座城市的魅力,用这一条街道,完美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