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下午,北京市“校园足球主题月”正式启动,全市“班超”联赛也正式开赛。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次主题月活动覆盖全市所有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及特殊教育学校,同时鼓励幼儿园参照开展。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的“校园足球主题月”在10月中旬以前,为校级“班超”联赛阶段,鼓励各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比赛,小学低年级侧重趣味足球项目,场地条件有限的学校可开展颠球、运球等单项技能竞赛;10月中下旬开展区级比拼,由各区教委组织校级冠军队伍进行角逐;11月初,市少年宫将牵头开展区级冠军队伍交流赛,搭建更高水平的展示平台。主题月期间,市教委还将联合市足协、国安足球俱乐部开展“班超”进“中超”特色活动,计划组织学生在工人体育场国安队主场开展校园“班超”联赛,并邀请400名中小学生现场观赛,让青少年近距离感受职业足球魅力。
展开剩余53%本次主题月创新性融入“人工智能+足球”模式,鼓励学校探索智能化情景交互活动,用科技赋能足球教学与训练,用机器人开展科技足球比赛。例如,无人机足球、迷你足球车、水上足球等。同时主题月还将启动“足球小记者、小裁判培训”,通过专业指导让青少年参与赛事报道与执裁,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攀介绍,本次主题月还特别强化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将足球精神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其中,“足球主题班队会”将成为核心育人阵地,要求各班围绕“我与足球”“足球伴我成长”“团队的力量”等方向开展沉浸式研讨班(队)会,组织学生讨论“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的平衡;“亲子足球嘉年华”将邀请家长担任志愿者、裁判员,在周末及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亲子互动游戏和亲子足球赛,增进家校协同等。“足球教给我们的不只是输赢,更是尊重、是担当、是团结一心去争取共同的胜利。”北京学校四年级(3)班的胡欣棠同学说。
据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494所,上半年累计开展足球班超4.5万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踏上绿茵场,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造心理、收获友谊。
供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李涛
发布于:北京市配资宝app官方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