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已经无法掩盖造船业的明显衰退:过去一年半里,没有维修过航空母舰,没有升级过护卫舰,甚至未能交付任何一艘小型舰艇,更别提大型舰艇了。
8月9日夜间,由俄罗斯国防部委托建造的23470项目远洋拖船“乌沙科夫船长”号(工厂编号414)在圣彼得堡的工厂码头倾覆沉没。
这起事件直接暴露了俄罗斯造船业的真实状况,只能用“系统性退化”来形容。所有迹象都表明,俄罗斯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如何建造复杂的大型舰船。
展开剩余79%虽然“拖船”一词通常让人联想到小型船只,但23470项目可不是一般的小型舰艇。这种远洋拖船全长70米,宽15米,总排水量3400吨。
更重要的是,23470项目是按照Arc4冰级标准建造的,在无需破冰船协助的情况下,就能穿越厚度达0.8米的冰层中航行。23470项目还配备了起重能力达20吨的强力起重设备,并设有直升机起降平台。
俄罗斯海军最初只订购了7艘23470项目远洋拖船,并分配给不同的舰队。现役的3艘中,有2艘隶属于黑海舰队,另1艘在太平洋舰队服役。第4艘于2024年在远东完成测试,但没有确切信息表明是否正式服役。
这些拖船的建造周期极为漫长。前4艘分别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开工建造,其中2艘于2020年服役,第3艘于2022年服役,每艘都比原计划晚了3至4年。第4艘“谢尔盖耶夫船长”号的建造时间被推迟了2年,导致俄罗斯国防部起诉造船厂,索赔15亿卢布(约合1500万美元)。
这些延误主要是国际制裁造成的,迫使俄罗斯造船厂必须寻找国产替代品来取代关键的进口部件。其中最大的问题是寻找可替代的方位推进器,最终声称是在圣彼得堡实现了国产化。
然而,任何偏离原始设计的改动都需要进行部分重新设计,这可能会影响舰艇的稳定性,这正是导致舰艇在完工前的最后调试阶段发生码头沉没或倾覆事故的潜在因素。
这正是波罗的海造船厂在建造“乌沙科夫船长”时所走的路。船体于2022年在雅罗斯拉夫尔下水,并于2023年运往圣彼得堡进行舾装。在最后舾装阶段倾覆,表明工作流程存在失误;无力阻止船只进水沉没,则暴露出资源与技术的双重匮乏。
虽然仅凭一艘拖船的沉没就下结论可能有些过分,但这起事件却反映出整体趋势。“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空母舰自2017年起就陷入无休止的故障维修,如今面临报废或出售。
再如“恰巴年科海军上将”号驱逐舰(被归类为“大型反潜舰”),自2014年开始维修至今仍未完工。换句话说,俄罗斯水面舰艇工业的衰落迹象已经持续多年。
造舰数据也说明了一切:整个2024年,俄罗斯海军没有接收一艘新型大型舰艇(护卫舰级及以上)。即便是像21631项目或22800项目这样的小型导弹艇,也没有交付一艘。截至2025年夏末,情况依旧如此,不过有几艘小型导弹艇和护卫舰正在进行海上试验或接近交付。
唯一的例外是11711M项目大型登陆舰“弗拉基米尔·安德烈耶夫”号,于2025年5月下水,计划2026年交付。该舰的满载排水量为8000吨(也有消息称9500吨),是目前俄罗斯在建最大的新型舰艇。它是否能够打破当前的颓势,还是会加入漫长拖延与问题不断的造舰名单,还有待观察。
发布于:河南省配资宝app官方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